人本教育是在真爱的土壤中开出的美丽花朵
作者: 谢昌东  发表时间: [2014-10-21]

人本教育是在真爱的土壤中开出的美丽花朵

 

【摘  要】班主任应“以人为本,付予真爱”。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班主任要从尊重学生出发,与学生以心交心,用充满理性的爱来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爱心去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为他们插上探索知识的翅膀,培养他们创造世界的能力。教师通过“友情感化”,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真正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以兴趣为突破口,施以集体的温暖;坚持用心做到严中有爱、宽而有度,用真爱将责任进行到底。

 

【关键词】 友情感化 和谐平等 兴趣与集休  严中有爱 严而有度

 

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担任过班主任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当谈起自己日常的班主任工作时总会流露出酸甜苦辣、百感交集的感受!然而,在世界上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爱中,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却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班主任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反映学生所在集体,甚至是社会对他的某种评价。因此,学生往往把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信任等,同自己的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班主任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于是班主任的这种情感实际上就转化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在每个学生心目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心理份量。   

 

一、通过课堂与平时教育的友情感化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大手拉小手、以诚相待,富有爱心的言行能升华学生对班主任的钦佩与信任,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发自内心地钦佩与信任你,这种钦佩与信任才会长久。所谓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身良好的师德素养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陶冶学生的心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时代发展呼唤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也是教育中师生关系的趋势。

(一)课堂中的友情感化,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在宝贵的45分钟课堂上,班主任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需不时地给予学生德育教育,而这个德育过程是与授业、解惑如影随行的。教师要使用信任性、期望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奋进精神;用谅解性、宽容性、引导性的语言来启发学生认识错误、树立进步的信心;课堂上赞许的点头、希望的目光、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都表现出对学生的爱。这种师爱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在方方面面影响着学生,它可以使学生心境愉快,使学生感到班主任的爱,从而受到激励和鼓舞,获得主动发展。

(二)平日中的友情感化,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在平日的教育工作中,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之所以优秀,只因为他能做到:即使他是在批评一个学生,指出他所犯的错误及身上存在的缺点并要求改正的时候,也能让受批评的学生感受到老师这是在爱他,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他着想,是为他好,要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殷切期望。此外,班主任还需具备一颗不同寻常的爱人之心,不仅要去爱那些成绩、品行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还要学会去爱那些有着这样或那样缺点、问题的学生,找他们身上的优点,让自己逐渐喜欢上他们,这种教师对孩子们的赤诚的爱之心,最终将会变成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

 

二、以兴趣为突破口,施以集体的温暖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会遇到不同个性、不同兴趣、不同价值取向的学生,甚至有些相当棘手的问题学生。此时,班主任就需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用心观察与捕捉问题学生根本原因所在,对症开出不同方子。这就对班主任提出的首要考验就是,他或她是在乎这个学生,是要用心去发现、总结问题学生的症结到底在哪,这样的工作是费神、费力,若没有高度的责任感与爱心是难以做到的,班主任通过研究学生兴趣所在,打开话题,拉近与学生的心理界限,并以集体的温暖让问题学生获得改变的勇气与力量,将个体的力量为起点,以集体的力量施以长远的影响去转化问题学生。

(一)以兴趣为突破口

感兴趣的话题是交往得以延续的心理基础。曾经有一位学生,刚上初二年级时上课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他人学习;要么上课看小说,各科成绩均很不理想,记不清课任老师与班主任上缴过多少次小说及各类课外书。于是,老师们找其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父母喜爱、老师喜欢的好学生,但其对这样的说教采取爱理不理的态度,口头上是勉强答应要做好,可实际上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让人感叹朽木不可雕也。这位学生的班主任,在与其再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中了解到,他对阅读很感兴趣,实际上学生喜欢阅读是老师求之不得的好事,只是他在不恰当的场合阅读不恰当的书。后来,这位班主任决定换位思考,干脆不没收他的书了,找他长谈了一次,积极肯定了他对阅读的热爱,并与其共同探讨小说的情节与主人公的命运,这让学生也深感意外,这一作法很快拉近了班主任与这位学生的心理距离,他也感到老师的苦口婆心是在关心他的学习、关心他的发展。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自然有了巨大的改变。

(二)施以集体的温暖

对于这位问题学生的转变,该班主任并没有就此放手,而是继续关注该生在学业方面的进展,毕竟问题学生对于学习的能力与主动性方面是欠缺的,改变其不良习惯只是第一步,若其在学习成绩方面不能获得成就感,恐怕这样的转变亦不会持续多长的时日。于是,这位细心的班主任在随后的日子里,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还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跟他一起坐,目的是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事先,班主任先对帮助他人的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帮助他一下,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这位同学也乐于助人,并充分利用自习课、课余时间帮助他,作他的师傅。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其他同学生只要有时间也会来帮助这位后进生,在温暖的集体的影响下,他也不好辜负大家的期望,所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转变,学习上更努力了,更加遵守纪律,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教育之门难以打开,教育不起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找到一个教育的突破口,并且当第一步成功之后,不可就此放手,孰不知教育是持续进行的、慢的艺术,也是爱的艺术。

 

三、坚持严中有爱,宽而有度

常言道,“无规矩难以成方圆”。严和爱是辩证统一的,因爱而生严,严中显现爱。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不是放弃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相反地,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宽容中明白事理,在老师的感化下获得更大的进步,这就是“宽”中有“严”,“宽”而有“度”。正如孔子所言“温尔厉,威尔不猛,恭其安”,在与学生心平气和的谈话中包含着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受到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的“善性”,并将规则内化到他的生活中,规则逐渐同化为他的行为习惯,与个人融为一体,在潜移默化中将他律转化为自律,甚至无需道德认知主观判断,良好的道德行为已经在不思量中产生。

(一)坚持严中有爱

以往“严师出高徒”这条古训是大多数教师遵循的教育原则,但如果教师对学生要求严厉,甚至严苛,教学中过分严厉地对学生抱有较高期望,要求一切都很完美、一切要如自己所愿,“严”就会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有伤学生尊严的手段,这将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特殊情绪,也会因此以消极的态度来对抗老师。严厉有余而宽爱不足,在他们那里,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大作家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就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像父母那样热爱学生,他就会比一个读遍所有书籍,但既不热爱教育事业也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他既热爱教育事业又热爱学生。他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教师”。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严的前提是要有爱。

(二)坚持宽而有度

但凡事都得讲究个“度”。如果教师对学生严格不足而宽爱有余,学生也会因此逐渐松散、懈怠,犹如“一盘散沙”,这样就难以控制和驾驭学生,以致难以进行正常的教育工作。因此,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管理者首先应从建立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入手,强化常规管理。而抓班级常规管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艺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爱需要宽,宽又需有度,教师只有运用好“爱”这把钥匙,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开启学生的心灵,伴学生一起成长。总之“严师出高徒,宽爱结硕果”,“严”与“宽”是辩证统一的,也是相辅相成的,每一位教师都要以一腔赤诚对待自己神圣的职业,做到“严中有爱”、“宽而有度”,这样才是充满爱心的教育工作者,才是学生爱戴和尊敬的好老师!

综上所述,班主任应“以人为本,付予真爱”。教师通过友情感化,真正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兴趣为突破口,施以集体的温暖;坚持用心做到严中有爱、宽而有度,用真爱将责任进行到底。对于学生,教师要在严与爱之间恪守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做到严格要求与耐心教育和爱的结合,要严出于爱,爱严相济,要充满理智的严格,充满期望与爱心的严格,“以爱为基,以严导行”,让学生感到严而不失亲切却又心悦诚服,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汉恩.吉诺特[M].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2009

[2]伊莉莎白.布鲁瑞克斯.好老师征服后进生的14堂课[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3]张万详.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王晓春.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迟毓凯.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陈之华(Yolanda Chen).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打印】 【收藏本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