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历史课堂,核心素养成功落地---2023-2024学年市级教学观摩周专题报道之(八)
作者:   发表时间: [2023-12-29]

2023年12月18日—22日,我校开展以“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市级教学观摩周。契合这次教学活动,历史组王俊超老师、蔡晓瑜老师、程鹰老师在指导教师以及全组老师的集体备课下,精心打磨了三节历史课。三位老师围绕“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这一主题,把课程思政融入历史课堂,让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成功落地。课后,教育学院的专家和兄弟学校的同行进行了评课活动,对三位老师的课给出了高度认可,同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上午第二节,王俊超老师在七年(8)班开设第17课《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本课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义务教育课标的深刻解读,所设计课程符合初一学生的学情,凸显历史学科的特点,重在对学生历史学科思维方式的培养。课上创设学生活动--“西晋怎么了”和“他们为什么搬家”,学生参与度高,师生互动自然。

上午第二节,蔡晓瑜老师开设公开课《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本课重在落实时空观念核心素养,以“人民解放战争”概念解读作为导入,将学生带入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历史背景中,根据材料,创设教学情境,提出关键问题“为什么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强大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覆灭,而当时弱小的中国共产党却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关键问题的设置,有梯度,有层次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最后一个开放性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关键问题切合《课标》要求,抓住本学习专题的主干知识,让学生思维聚焦,为学生学习提供抓手,教师通过关键问题的解决,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上午第三节,程鹰老师开设了示范课《辛亥革命》。本课体现思政课程理念,通过身边的历史,黄花岗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与妻书》作为导入,让林觉民烈士的对国家和民族的大爱调动学生的历史情感体验为先导,将学生带入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中。本课设置合流革命,舍身为国;创立民国,共和初试;功在千秋,基业未尽三个环节,通过问题探究,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引导学生结合时空条件完成时间轴、以及对不同来源和不同类型的文本解读等方式,在课堂互动中落实核心素养。





福州市历史学科研训中心组成员、教院二附中林小凤老师对蔡晓瑜老师的课给予肯定。她认为本节课强调时空的梳理,关注学生的时空观念的培养,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给予学生及时中肯的评价,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推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林小凤老师对非常赞赏蔡晓瑜老师引导学生从中国近代史长时段看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林小凤老师指出,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是实现历史课程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



福州市历史学科研训中心组成员、教院二附中林小凤老师对程鹰老师的课给与了肯定。她认为程鹰老师的课程设计强调时空的梳理,关注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构建历史知识的逻辑关系,关注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逐渐解决问题,推进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林小凤老师对课堂导入的设计非常的赞赏,学生身边的历史,是热爱家乡的教育素材,同时借用历史人物的感情,将学生带入历史的情境中,给学生带来更充分的历史情感的体验。但她也指出课堂的主线与主题充分发掘林觉民《与妻书》的相关材料,将其贯穿于整个课程中。

 


打印】 【收藏本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