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师大二附中党员学习材料之四
作者:   发表时间: [2017-04-29]

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追授廖俊波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称号并开展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福建日报](2017年4月9日)

廖俊波,福建浦城人,196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生前担任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兼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历任邵武市拿口镇镇长、党委书记,邵武市副市长,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主任(正处级),政和县委书记,南平市副市长。2015年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2017年3月18日晚,廖俊波同志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年仅48岁。

廖俊波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是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的好干部,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为学习弘扬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引导和激励全省党员、干部振奋精神,在“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实践中建功立业,经研究,决定追授廖俊波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

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廖俊波同志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最高追求,注重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入党25年来,无论是在乡镇、园区、县委,还是市里,他牢记党性原则,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百姓的热爱。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把牢政治方向,筑牢思想根基,努力做一名政治上靠得住的好干部。

学习他心系群众、勤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廖俊波同志对群众有深厚感情,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政和工作期间,他始终心里想着“如何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增收”,带头深入贫困村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分类施策,三年多时间,政和县贫困人口减少3万多人,脱贫率达69.1%。到市里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保障住房、城市管理等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用真情和实绩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

学习他敢于担当、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廖俊波同志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面对政和落后状况,克难前行,精心打造政和省级经济开发区,深入一线抓落实,新引进创办60多家规模企业,群众都说“园区是书记一脚一脚踩出来的”。2013年起,位于贫困地区的政和县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工作中,他总是鼓励干部只要为了发展和群众利益,就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大胆作为。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立足岗位、担当负责,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学习他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廖俊波同志勤奋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对工作孜孜以求,舍小家、顾大家,夙夜在公,废寝忘食,从不叫苦叫累,一直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抓工作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始终奔忙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开发等工作一线,曾经3天跑4个城市、会见6批客商。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勤勉敬业、忘我工作,始终保持无私奉献、实干拼闯的工作激情。

学习他廉洁奉公、干净做事的高尚情操。廖俊波同志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坚持廉洁从政用权、修身齐家,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参加工作以来,他从不利用权力、地位的便利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他经常叮嘱家人,不能搞特殊,要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付出、多奉献,踏实做事,干净做人。他谦虚谨慎、为人低调,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道德情操,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赞誉。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严于律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用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

当前,我省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学习弘扬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激励和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四讲四有”,做到“四个合格”,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组织要紧密联系实际,组织党员、干部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把学习活动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与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结合起来,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践行党的宗旨,弘扬担当精神,锐意开拓进取,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樵夫”的魔力

——追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

(人民日报记者 姜洁 新华社记者 姜潇)

  闽北的春,雨一直下。青翠峻峭的武夷山脉之间,逶迤绵延着的三条溪流在南平汇聚成为闽江,波涛汹涌一路向海,滋养着“八山一水一田”的八闽大地。今年的雨季来得特别的早,淅淅沥沥、时断时续。

  3月18日,周六,晚7时许,一辆略显陈旧的小轿车行驶在长深高速公路上,大雨如注。“路上下大雨了,估计晚到一会儿,请大家准备8点半开会。”后座上的一位中年男子刚刚挂掉电话,意外发生——车辆突然失控侧滑,撞上了右侧的防护栏,中年男子在猛烈的撞击中被甩出车身,重重地砸向了金属护栏。救护车迅速赶到,然而一切为时已晚。

  “天妒英才!”噩耗传出,八闽含悲。廖俊波,这位2015年获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如今担任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和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才48岁!就这么离开了爱他和他深爱着的闽邦乡亲。

  那个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一身干劲似乎永远使不完的廖俊波走了;那个总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身影永远在工地和田间闪现的廖俊波走了;那个誓言改变山区落后面貌、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廖俊波走了。

  3月24日,是廖俊波出殡的日子。他家楼下的路上,送别的人群将前后数十里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遗体告别仪式上,来自美国、菲律宾、香港、北京、福州等各地的哀悼者络绎不绝。在他离开将近一个月之后,怀念他的声音依然此起彼伏:

  “我至今不相信他真的走了!”“都说焦裕禄是好干部,我觉得他就是当代的焦裕禄!”……采访中,几乎相同的话从不同的人口中说出,每个人提起他都忍不住红了眼眶、流下热泪。

  “小桥一滑天地悲,痛断肝肠武夷泣”“壮志未酬英魂散,音容宛在断人肠”“俊才为民屡建功,品正德高志如松”……各大网站和微信上迅速卷起了一股悼念廖俊波的风潮,悼念的评论和诗句寄托着与他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的哀思。“我是第75067位来悼念廖俊波的网友……”南平某微信公众号自发制作的悼念廖俊波的链接,仅5个小时点击量就突破10万人次,截至3月25日点击量已超过41万人次。

  廖俊波给自己的微信昵称取名为“樵夫”。这个看似相貌普通的“砍柴人”,到底拥有着怎样的魔力,竟如此令人念念不忘,如此深得人心,如此声名远扬?

创业的魔力: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大变样

  “他就像个画家,在一张白纸上能画出美不胜收的图画;他就像个魔术师,总能在困境中拿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招;他像个救火队长,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这就是廖俊波特有的创业魔力,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大变样。

  1998年,廖俊波任邵武市拿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百年不遇特大洪灾的灾后重建。他挨家挨户探访情况,很快就把受灾的几百户都走了个遍。农民吴炳贤盖新房时不小心砸伤了腿,眼睁睁看着别人盖房干着急。廖俊波得知后,多次上门看望,并帮他出钱请人代建房。1999年春节,包括吴炳贤在内的500多户居民在新房里高高兴兴地过上了新年。

  “拿口镇到朱坊村的水泥路,直接受益的群众差不多有1.3万人,占全镇人口近一半,竣工时几百名群众自发敲锣打鼓给镇政府送匾。”时任拿口镇党委书记熊贻荣至今记忆犹新。

  在邵武市任副市长期间,他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专业化产业平台,新建了占地26平方公里的省级循环经济园区,规模工业产值三年翻了近一番;他先后化解原国有企业不良债务1.3亿元,盘活工业用地近200亩,为13家担保企业解除了债务链。

  在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任上,城区地质灾害防治、配电站房整治、夏道山后村用地纠纷、马坑路锦达房地产项目历史遗留土地证办理问题等一个个硬骨头被他成功啃下。

  2007年,廖俊波走马上任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主任,赤手空拳赴浦城县负责筹建工作,一起赴任的只有副主任刘晖明和司机。面对一片待开发的山包,没有规划,他找规划单位来做规划设计;没有土地,他与浦城县委县政府沟通协调征地拆迁;没有基础设施,他带领大家建路、挖沟、排水;为了招商引资,他四年间驱车36万公里,常年奔波在浙江、广东等地。四年间,完成征地7000多亩,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1个,开工项目23个,总投资28.03亿元。浦城人惊呆了,直呼廖俊波创造了奇迹!

  曾几何时,政和县没有高速公路,没有市民广场,没有文化中心,没有像样的桥梁,甚至没有红绿灯、斑马线。2011年6月至2016年4月,廖俊波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将政和县城的城镇化率从31%提高到46%,迎宾大道建起来了,主街改造好了,政和广场、文化中心投入使用了,9座市政桥梁竣工了,宁武、松建高速公路通车了!25年高考没有人考上北大清华的历史结束了,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工业园区已经开发完毕3600亩了!

  “家乡变样了!”那时候,从政和出去打工回家的人一下高速便要下车仔细观望,感叹家乡的模样焕然一新。

凝聚人心的魔力:他总能让人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认识廖俊波的人都说他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从不发火,没有领导的架子,对年长的永远称呼“老兄”“大姐”,对年轻人也像朋友一样平等对待。“他就像阳光一样温暖和善,从不以怒生威、以官压人,他真的是春风化雨、以诚化人。”曾经与廖俊波共事的顺昌县县长余向红说。

  2011年6月,廖俊波任政和县委书记,当时的政和县被人戏称为“省尾”,经济发展各项指标长期居全省末位。“当官当到政和,洗澡洗到黄河。”当时的政和老百姓编了这么一句谚语,形容到政和当干部是件“倒霉”的事儿。

  廖俊波不这么想,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政和的夏天炙烤难耐,手臂晒脱皮,身上起疹子……”时任政和县县长黄爱华对那次调研仍记忆深刻,“廖书记带着大家下乡村、进厂矿、访社区,我也是第一次这么深入地了解政和。”

  经过深入调研,廖俊波感到,由于早年县里发生过县委书记腐败窝案,干部群众信心不足、状态不佳。“把人心聚拢起来,把信心提振起来,政和才有可能发展。”廖俊波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单位负责人,开了三天的发展务虚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政和只能有一个声音,就是政和好声音;政和只能有一个目标,就是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廖俊波提出,政和发展必须扬长避短,走特色化、差异化的路子,在抓好现代农业的基础上,致力于突破工业、城市、旅游、回归等“四大经济”。

  干事创业首先靠人,廖俊波“三顾茅庐”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他打破班子分工,县四套班子捆绑运作,先后成立了城市经济发展、茶产业发展、工业平台建设等11个分线工作项目组。时任县政协副主席的刘斌原想“退居二线”,没想到廖俊波几次找他谈话,希望他任项目组组长。“我的心被他焐热了,感觉自己焕发了第二春。”

  许绍卫,时任县人大副主任。廖俊波先后三次登门拜访,请他兼任县城驻地的熊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廖书记再三动员,见我说自己年龄大了、头发白了,第二天就送了一盒染发剂给我。”

  以诚待人、以情动人、以心交人,这就是廖俊波让身边人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的秘诀!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政和县域经济发展指数提升35位,上升幅度全省最大;2013-2015年县域经济蝉联全省发展十佳;全县财政总收入从2011年的1.6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4.5亿元,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爱民的魔力:他像群众的亲人,处处为群众着想

  在政和县城关渡头洋居住的张承富老人家门口,贴着一副对联:“当官能为民着想,凝聚民心国家强”,横批是“俊波你好”。这位71岁的老人家门口是一条河,附近住户一直筹划自建一条栈道以便出行,但因为资金问题迟迟未能如愿。2015年5月,老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廖俊波,他当场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研究,并将修栈道列为民心工程。2016年6月,栈道终于修通了,老人写下了这副对联,贴上就再也没揭下。

  找廖俊波帮忙的群众数不胜数,他每一次都不厌其烦、帮忙到底。刁桂华是一家食品饮料企业负责人,2011年交纳了土地出让保证金后不久,被外地有关部门非法拘禁,等到恢复人身自由时,交纳土地金的时限已过,需要交纳一大笔滞纳金。她走上了漫漫信访路,直到2015年底遇上接访的廖俊波,终于看到了一线希望。“廖市长的声音特别温暖,多次利用周末时间向我了解情况。”2016年“五一”假期,廖俊波冒着大雨,打出租车过来察看被泥石流掩埋的旧厂房,浑身淋透了。很快,廖俊波帮她拿到了新拍土地的使用证,在他去世前不久,还一直在过问开工许可证拿到了没有。

  在廖俊波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一位名叫陈艳的女士专程从泉州赶来,连声说“廖叔叔是我的恩人”。1999年,家住拿口镇朱坊村的陈艳因为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后尽管考上了中专,却不得不辍学去镇里的竹筷厂打工。廖俊波调研来到她家,很坚定地告诉她:“知识改变命运,再难也要读书,我来资助你!”此后三年寒暑假,陈艳都会收到廖叔叔2000多元的红包。凭着资助,她顺利从泉州经贸学院毕业,工作后又继续读夜大,考了中级会计师,现在泉州一家房地产公司任财务经理。“廖叔叔改变了我的命运,如果不是他,我可能现在就是个打工妹,生几个孩子,在家种田。他教导我不断学习进步,这份恩情我永生难忘。”看着廖俊波的遗像,陈艳泣不成声。

  2012年11月8日,政和县石屯镇中心小学一名三年级学生将家里的工业用蓖麻子带到班级,跟同学说是神药,吃下后会有神功,导致全班20多名学生中毒。廖俊波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将8名重症患者送到南平市第一医院抢救。为避免有的孩子不敢讲真话误服后症状不明显耽误救治,他带着班主任和村干部挨家挨户询问孩子状况,当晚一直跑到深夜11点多,将全年级100多号学生全部排查了一遍才放下心来。此次事件,所有学生均得到及时救治,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事后,学生家长给南平市第一医院、县教育局和县政府送去了感谢的锦旗。他们却不知道,廖俊波为了他们的孩子,整整几夜都没有睡好觉。

  廖俊波经常对身边的干部讲:“群众遇到困难来找我们的时候,一定要换位思考,想想如果我们站在他们的位置上该怎么办,这时候你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帮他们去办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扶贫的魔力:赚钱的事让群众干,不赚钱的事让党委政府干

  政和经济基础薄弱远近闻名,也因此成为福建历任省长固定的帮扶县。习近平总书记在任福建省长期间,曾三次到政和调研。2000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政和县调研时指出,希望山区县的同志们发扬愚公移山、滴水穿石的精神,实实在在地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如何让山区群众脱贫,一直是廖俊波心头的一件大事。为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廖俊波开动脑筋,想出不少新招。

  政和县石屯镇石圳村,如今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白茶小圳,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游客超万人次。看着古朴的民居、潺潺的流水、幽香的茶社,很难想象在四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出了名的“垃圾村”,村里的河沟淤积了近30年的垃圾无人清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除了本村留守的老人儿童,外村人都不愿踏进村里。

  廖俊波当县委书记后,听说石圳村的十个妇女成立了村巾帼理事会义务清理垃圾,专程到村里走访。他鼓励她们不仅要整理卫生,还要恢复村容村貌,申报美丽乡村,想办法搞旅游项目。巾帼理事会会长袁云机记得,那时每个月廖俊波都要到村里来三四趟,问她最近有什么想法,遇到什么困难,有没有需要他帮助解决的。“赚钱的事你们来干,不赚钱的事让我们来干”,廖俊波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在他的帮助下,水、电、桥、路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石圳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有100多名村民回到本村从事旅游等相关产业,村民人均收入翻了几番,村里的老人们都说日子好得“像是掉进了蜜罐里”。

  铁山镇东涧村在2013年的时候人均年收入仅5000元,村里900多口人中有三分之一外出打工。2012年10月,廖俊波来到村里和村民们座谈,帮他们想办法增收。“能不能流转土地,搞花卉种植?”看到村民们渴望的眼神,廖俊波主动找到一家花卉种植基地负责人周胜,邀请他落户东涧村,发展了400多亩的花卉基地,带动了本村50多人的就业。如今,这个村有5家企业落户,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达1万多元。

  外屯乡洋屯莲子合作社负责人许仁寿2010年创办合作社时,怎么也没想到,三年不到的时间,合作社种植莲子的规模居然从100亩扩大到了2700亩。“多亏了廖书记帮我们出主意,办理了小额金融贷款,我们的莲子合作社才能逐年不断扩大规模。”2014年,合作社由于周转资金短缺,找到银行却因承包的土地无法抵押贷不了款。在廖俊波到外屯乡调研时,许仁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提出了贷款的难题。廖俊波立即找县邮储银行等多个部门商讨,由县财政将扶贫贴息的350万元作为风险保证金,帮助他们开通了小额金融贷款项目。

 

“亲”“清”的魔力:他为企业家排忧解难,却始终严守廉洁底线

  “一个企业落地需要千百个理由,不落地只要一个理由。”为了让企业落户闽北山区,廖俊波担任政和县委书记期间,实施审批流程再造,在全省首创“并审联批”制度,将所有与项目落地相关的审批部门联合组成“并审联批工作组”,自己任组长,亲自过问审批过程中的每一个难点,使审批效率大大提升。在服务入园企业方面,廖俊波提倡“两不见面”(企业不必与审批部门见面、不必与征地农民见面),由园区管委会提供全程服务。大胆的创新与周到的服务,换来了“洼地效应”,来自浙江和邻近福安的一批企业相继在政和县落地。一位浙江客商在园区建厂后,又动员哥哥和弟弟到园区来办企业。就连远在江苏的一个市,也组团到园区来考察取经。

  在武夷新区,廖俊波推出了“派单综合审批包”制度,每季度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将企业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包”,列成明细表,派单给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则给出解决问题时限。南平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东贵十分感慨的是,武夷新区闽铝轻量化车厢生产项目仅69天就建成投产,而这个项目在其他城市可能需要一年才能够完成。施工中,廖俊波几乎天天下班后要去项目上察看进度。有一天,他发现焊接钢架的电焊工不够用,有可能会影响工期,就赶紧打电话给有关部门,从全市范围内借用了十多名电焊工,推动了项目提速提效。

  “我们的目标是企业家手指轻轻一点,剩下的都可以由园区代办。”服务企业尽心竭力,但廖俊波始终坚持“亲”“清”二字,严守廉洁底线。南平市政府办工作人员吴慧强记得,有的客商会提着东西去找廖俊波,但他从不收下。“你来找我,我把你当成朋友;现在你提着东西来看我,我要是收下,我们就不是朋友关系而是利益关系,你这么做是把我们的关系看轻了,这么做不仅是侮辱你自己也是侮辱了我。”就在他去世前不久,有一个外地客商拎了一盒海产品过来,廖俊波一直追到电梯口,坚决退回。

  “这么多年,从拿口、邵武、荣华山、政和再到武夷新区,他一直分管或主管工业园区,经手无数项目,但是从来没有听说他为哪个项目谋过私利。”与廖俊波认识多年的詹树强说,“他刚到政和就对我说,咱们是老乡,如果有人通过你找我吃饭,你千万不要叫我。”

  “我在政和期间,任何人打着我的旗号去办私事,你们都不要理。”廖俊波一到政和就放下狠话。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想请他帮自己办事,廖俊波严词拒绝;对方又请廖俊波的父亲说情,还是被廖俊波回绝了。

快乐的魔力:他始终笑对人生,给人们带来正能量

  和廖俊波相处过的人都说,他有一种特别的魔力,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他总是挂着招牌式的微笑,直到生命结束的一刻依然如此。

  他把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每天的日程从早安排到晚,只睡三四个小时。就是这样,他也总是说说笑笑,浑然不觉得苦和累。每当有人劝他:“廖市长,要注意身体,不要太累啊!”他就立刻做出一副振奋精神的样子答道:“我不累,工作是快乐的哟!”

  “廖市长是一个非常乐观、幽默的人,你们千万不要把他写成一个工作狂。”尽管在许多人的叙述中,他的故事几乎除了工作、工作还是工作,但他们依然认为他很快乐,“这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他真的把工作当成了一种爱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成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

  曾任政和县委办主任的叶金星记得,在政和县陪廖俊波加班时,有时大家觉得很累了,廖书记就会说,我唱首歌给大家听。经常唱的一首就是《蜗牛与黄鹂鸟》,大家听着听着,也就不累了。

  他的妻子林莉说,他是一个特别浪漫的人,虽然很久才能见面一次,但每逢她的生日总会有惊喜,还会和女儿一起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廖俊波被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后,全家人都为他感到高兴。廖俊波高兴的同时,也深知责任和压力更大,他对妻子林莉说:“组织上给了这么高的荣誉,除了更加努力工作,没有其他办法报答组织的恩情。”

  “那就像你自己说得那样,更加努力地去干事,在干事中体验快乐吧。”林莉说。

  他的女儿说,他虽然在家庭三人组的微信群里几乎不怎么说话,但她说过的话他都记在心上,小时候她想养蚕、养兔子,每次都是说完没多久爸爸就会买回来。“你知道为什么飞机会在天上飞吗?因为星星会一闪一闪。”女儿至今还记得爸爸逗她的时候模仿飞机的姿势。

  连他的微信头像,都是一张由云朵组成的笑脸,在蓝天中绽放着微笑。

  这个自称“樵夫”的“砍柴人”,兢兢业业、不知疲倦地一直忙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如今,他突然走了,却带不走人们对他的怀念。这些天,他们仍在一遍遍呼喊着他。

  妹妹俊芳在喊:哥,我买给你的新衣服还没来得及给你呀,快醒来吧!

  同事张颖在喊:廖副,你托我买的新书《差距》已经买到了,你怎么不来取呢!

  退休干部汤文池在喊:廖书记,你答应等鲤鱼山庄开业了来请老伙计们一起钓鱼吃饭的呢,不能食言啊!

  来自葡萄牙的海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员工米兰达在喊:廖先生,你前些天不是说要邀请我的孩子来武夷新区上国际学校吗,你忘了吗?

  石圳村巾帼理事会的十个妇女在喊:廖书记,你答应有空再回石圳看我们的,村里又有新变化哟!

在盖新厂房的刁桂华在喊:廖市长,你答应等我的新厂房开工后,要舀一瓢热热的麦芽汁给你尝,你快来呀!

  ……

   汇集着闽北大地涓涓细流的闽江一路向南,汇入大海。孜孜不倦的“樵夫”累了,他放下了斧头,收起了魔法,化作一朵俊美的浪花,折射着太阳的光芒。廖俊波走了,但他的精神仍旧在激励着每一位共产党人,像他一样百折不挠、勤勉不倦,永远为着光荣与梦想不懈地继续奋斗。

 

打印】 【收藏本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