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高考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续)
作者: 德育处  发表时间: [2018-01-22]

摘 要:新高考改革使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被提到新高度。当前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存在理念功利化、目标模糊化、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立体化、平等化、多样化的“互联网+”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相结合,将有效地落实新高考育人理念。“互联网+”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该在以“人”为核心的指导理念下,确立分层实施的指导目标,开展线上教学、线下咨询双线结合的指导。

关键词:“互联网” ;职业生涯规划

 

三、“互联网+”下新高考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路径

1.树立以“人”为核心的指导理念

新高考把选拔建立在育人的基础上,而不是让育人屈服于选拔。让教育回归本源,让人成为他自己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让人学会生存,要求“互联网+”新高考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理念从人职匹配理论,转向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人的适应性。第一,个性化育人理念。新高考让教育回归“人”,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所谓的个性,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其身心、才智、德行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独有特征的总和。高考新政无论在学科选择上,还是在志愿填报上,都为学生的个性成长铺就了多条道路。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个性化育人理念,便是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发现并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天赋潜能,尽可能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并根据学生个性制定教育教学的方法、策略,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加强学生兴趣、学科选择、专业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的关联性,突破高中应试教育的困境,着力培养学生自我成长的掌控能力,让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第二,可持续发展理念。新高考旨在促进学生全面且可持续发展,使学生不断整合自我和外部世界,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知识、能力、态度等,实现终身发展。新高考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着眼于学生当前发展的特点,整合学生过去、现在与未来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借助专业的方法与途径,引导学生在选课、选科、选专业、未来规划与过程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形成自主选择的能力、整合未来生活的规划能力以及处理职业和生活变化的适应能力。第三,全面整合理念。新高考强调选择性、过程性、综合性,这就需要高中学校具备全面的整合理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升学和就业”的准备,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引导学生向内自我认知,向外全面整合家庭、学校、社区、家人、朋友、教师等。学校在指导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未来职业的成功与人的全面发展,借助教育工作者、家长、社区及企业人士等,促进学生全面审视自己的学习、职业和生活,并使三者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同时让学生融入整个教育课程体系的综合学习中,发展与生涯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2.确立分层实施的指导目标

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是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具体化。因此,新高考形势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绝不是一个解决学生选科、选专业问题的临时性安排,它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整体,并与人才培养相协调、相统一,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来进行。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确立来源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在刘静看来,高考改革后高中生涯教育的现实任务是:“着眼于学生在高中阶段所面临的成长与升学的特殊需求,培养学生以选择能力为核心的初步的人生规划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人生的初步选择。”

新高考形势下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职业规划素养的人才”。这一总目标要结合社会现实、学校办学定位、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进行分层设计,使目标更加明确和具体。第一,初级目标。初级目标是新高考形势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最基本、最主要的要求。它面向所有高中阶段学生,追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普及原则,重在培养学生关于自我、专业和职业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和职业规划意识,即对自我、专业、职业有初步的认识。人生来就有好奇心,而最大的好奇就是“我是谁?”。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于自身,通过学习专门知识,通过与教师、同学、家长和朋友等的沟通,探索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需求、价值观等,并对专业和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即“清楚大学有什么专业,我喜欢什么专业,什么专业适合我,清楚社会上有什么职业,我喜欢什么职业,什么职业适合我”,使自我的内外形象更加饱满为后续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中级目标。新高考形势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最直接的目的,是为高中生选专业做好科学系统的评估和指导;其间接目的,是为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将来的就业提供准备。中级目标是初级目标的具体化和发展,并推进终极目标的实现,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中级目标主要包括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专业定位和职业定位。这一目标既注重传授学生择业的知识,又强调依据自身特点和社会形势的职业能力锻炼,培育学生就业乃至择业的科学心理和价值判断,使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正确定位自己,谋划与自身相匹配的专业和职业方向,并不断为这一定位和方向做出努力。因此,这一目标重在解决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的选择。第三,终极目标。新高考形势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自我职业的规划者和设计者。这一目标是建立在前两个目标基础上的,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者的发展意识以及与学校、社会的良好互动,最终实现最高层次的就业。这一目标不具有前两个目标那样的普及性,但学校对那些具有强烈的职业设计意愿并有相关条件支撑的学生,可以制订专门、规范和有深度的培养方案,贯彻自我和社会认知、自我终身发展和教育能力、高尚的职业情操提升等原则,培育他们高层次的职业规划和设计品质,使其走上自我规划和设计的道路,不仅在短期内安排自身的职业选择,还为终身职业发展进行长远规划。

3.开展双线结合的指导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广泛应用,为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形式多样化的实现提供了保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开展线上教学、线下咨询双线结合的指导。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数据库构建。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咨询,都离不开大数据库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数据资料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数据库主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全面搜集各领域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信息知识,并加以整理、筛选,为后期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职业生涯规划数据库主要由职业生涯规划学习者资料分析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资源两大模块的信息资料构成,前者包括学习者学习前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个人资料、学习者线上学习的动态、结果和线下所咨询的问题、学习者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能力水平;后者包括高校专业的相关介绍、职业生涯规划专家的见解与分析、优秀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资源、各行业职业岗位介绍以及职场精英的职场经验等。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数据库主要是通过以下步骤构建的:首先,中学与各高校、企业事业单位、家长之间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校校、校企、家校合作平台,收集不同系统中的非结构化数据,保障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并关注学习者的整个学习动态,包括学习者观看教学视频时的视线移动、完成习题检测的全过程,收集学习者的学习起点、行为、目标、风格、习惯等数据信息;其次,挖掘与分析数据信息,从随机的、模糊的数据中提取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了解学习者多种学习行为背后的深层讯息;再次,运用可视化视频或图像存储、呈现分析结果,让学习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分析结果和自身的学习情况;最后,学习者可以在平台上更新自己的学习数据,与其他学习伙伴相互交流,并将内容扩展到数据库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自定步调的学习。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线上教学。职业生涯规划线上教学这一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互联网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它改变了传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隔离的学习状态,促进学习者之间、教学者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化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线上教学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实行校校、校企、家校合作教学。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目标和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的职业生涯规划线上教学,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认知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培训两大模块,每一模块分别开设相应的课程,并邀请全国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家、中学教师、企业事业单位成功人士担任授课教师。各校学生可以在自己的闲暇时间段登录系统,查看当天课程安排,再根据个人需要进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调整个人学习进度,有疑问时可以直接在线向授课教师提问,也可给授课教师留言等候回复。

打印】 【收藏本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