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作者: 德育处  发表时间: [2016-09-12]

课程目标是课程设置和实施的依据,本节主要探讨关于学校层面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学校层面课程目标不明确

我国对于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的规定是明确的,适应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是目的之一,但是终极目标定位在人才培养上,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是在访谈中,发现无论是开课学校的校长还是未开课学校的校长,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定位并不明确,就更谈不上管理。

在国家规定明确的前提下,学校一级未形成课程目标体系的原因主要有:第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近年才进入普通高中视野的,无论是国内的成型理论和学校领导层的理念,都没有系统化,可以说学校领导还不具备确立明确课程目标的理论和实践储备。第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政策是保证高中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顺利进展的基本条件,缺乏了相关条件的保证,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强,可以说学校教学管理领导认为现阶段形势还没有迫切到需要明确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的程度上。

二、课程目标内容单一

在访谈中了解到 D 市高中教学管理领导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应对新高考改革上,为了适应新一轮改革给学校管理上带来的变化,几乎没有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人才的培养作为主要目的,可以说他们观念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内容单一。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一部分教学管理领导把职业生涯课程看作是无奈之举,所以他的思想就会被禁锢在功利性目标上,而忽视课程给学生整体发展带来的变化。第二,教学管理领导虽然对新一轮高考改革有所了解,但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理解并不透彻。

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管理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课程整体设置情况不理想

D 市的调查中发现,在普通高中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情况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虽然我国要推行高中阶段的课程及考试改革,一些实验省市也出台了新的政策,但是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课程设置、标准、课时、教材、师资等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大部分学校并未把这门课程的设置提上日程。

二、课程管理者设置课程的意愿不明确

课程管理者的意愿是设置一门课程的前提之一,本文观点中将教学管理领导、教师和学生都定位在课程管理者的角色上,所以对领导、教师和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意愿进行调查,总体说来,设置意愿不明确,基本处于认识到该课程的作用,但是对于正式设置该课程持可有可无态度的阶段。分析原因有以下三个层面。

(一)代表学校的教学管理领导观念相对滞后

在普通高中,高考仍是现阶段教育的主要目标,学校往往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很难得到重视。 这种不重视和相关领导的管理观念滞后有很大关系,在对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领导的访谈中,发现他们虽然认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与常规教学的关系的认识并不统一,部分领导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会占用课时,对常规教学有一定冲击,而且他们对该课程的管理还存在很多困惑,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课不同于常规课程,但是又没有先进的理念来支撑他们解决新形势下的问题。

(二)做为课程主要实施者的教师层面因素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科教师意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的成长,会对他们的学习和未来发展有积极影响,但是他们仍然会以学科教学为主要目标,所以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于学科教师来说并不是必须的,而且学科教师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并不多,也理解不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深刻目的。

(三)做为课程主体的学生层面因素

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解是不全面的,接受的信息是零散的,他们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作用,也认识到自己需要接受这方面的信息,但是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要程度认识并不深刻,所以他们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意愿不明确,基本持可有可无的态度。

三、课程计划的制定标准不统一

课程的设置初期需要按照课程目标编写详细的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中的课时、上课年级和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但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各学校对于该课程的理解具有差异性,对于课程计划的制定标准意见不统一,也存在着许多困惑。这种现状的成因主要有:第一,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不明确,如果以指导高考报考为目的,一般会用大型讲座的方式在高三开课,而且对课时的安排较少;如果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会在高一至高三连续开课,课程内容也相对丰富。第二,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念理解不到位,没有明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概念,不了解该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什么,每项内容开展到什么程度。

另外,开发及管理相应的课程资源以及做为课程实施主要途径的教学活动也会产生课程实施管理问题。

一、课程资源的管理

(一)缺少统一的、可操作强的教材我国的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没有统一的教材,在访谈中了解到教学管理领导对于统一教材的呼声很高,但我国现在市面上虽然有一些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材,可操作性却不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教材的编写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进行指导,课程的培养目标也并不明确,相应教材的具体指导性也就有待商榷。第二,普通高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正处在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理论进行支撑,所以很多教材的编写中带有浓厚的作者个人色彩,相应的教材的指导性也就不强。

(二)缺少匹配的师资队伍

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经验丰富的专业化队伍是保证工作顺利进展所不可或缺的。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个别高中虽然已经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师资力量却很薄弱,基本都是兼职教师来承担这门课,虽然学科教师和心理健康老师具备一些职业生涯指导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但是学校依旧缺乏对专职教师的培养。这主要是由于:第一,个别学校领导理念上不去,认为学科教师足以承担起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任务。第二,普通高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数量非常少,但是学校又没有能力提供相应的编制,所以设置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有难度。第三,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缺少专业训练,没有相关学科背景,而且学校缺少进行这项培训的专项资金,上级培训部门缺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项培训,可以说学校缺少培养该课程教师的培训途径。第四,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缺少理论及实践经验的支撑。

(三)教学策略及方法形式单一

以往没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普通高中的职业生涯教育主要有专家、学科教师专题讲座和主题班会两种形式,不仅形式单一,内容也很单调,存在很多不足。专题讲座时效性较短,很难产生深远影响,不适合所有学生,也不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主题班会往往是集体进行讲解,班主任也只能对专业的整体概况进行简单描述,对每个同学进行单独辅导和分析则较少。或者像开设课程的 L 高中一样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做为心理健康课程的一个分支来开展,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但是对于学生规划能力的提高效果还不确定。这主要是由于:第一,没有明确课程内容,一些学校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理解为就业和升学指导,这样的理解过于片面和狭窄,相应的就没有开发出适合课程内容的多元方法。第二,职业生涯规划课没有成型的教学模式,仍处在对其他科目的模仿、借鉴阶段,还没有实践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体系。

二、教学活动的管理

(一)常规教学管理模式不完全适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旦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就需要接受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但是该门课程又与常规学科有区别。例如现阶段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设置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科室,所以该课程直接受年级组和教学处的管理,教师也需要在备课、上课和布置作业方面遵循学校的统一要求,但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备课量、备课模式、上课频率、布置作业的频率等等都不能完全参照学科教学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在常规教学管理上有所创新。现阶段大部分学校还做不到理想的管理状态,原因主要是教学管理领导缺乏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打印】 【收藏本站】 【关闭